返回
取消

首页 单品盛宴

腕表不愿再被称作奢侈品之因

2013-10-24 14:39:12 阅读(0)
    钟表展是个成熟的营销体系,它不需要自筑高墙、也不需要建立关于上流社会和奢华意识的想象,它不需要创新、和提升关系不大。你无法用传统奢侈品定义如今的腕表世界,因为今天的表展和腕...

    钟表展是个成熟的营销体系,它不需要自筑高墙、也不需要建立关于上流社会和奢华意识的想象,它不需要创新、和提升关系不大。你无法用传统奢侈品定义如今的腕表世界,因为今天的表展和腕表品牌,都讲究从原有高端基础上发掘更亲民的东西,毕竟卖出去,才是最要紧的。

腕表不愿再被称作奢侈品之因


奢侈品最紧要卖出去 腕表不愿再被称作奢侈品之因

    对于腕表品牌大佬们来说过去的一年如同坐过山车般跌宕起伏:全球经济持续低迷、中国特殊因素导致腕表市场不景气、汇率等多个方面持续影响价格定位。于是腕表品牌们纷纷拿出对策,应对这始终过不去的“腕表经济危机”。其中最有效的,当要属:“给自己重新定位”没有人再愿意给自己打上奢侈品的标签,因为奢侈品就等同于高价格,谁还会考虑?品牌陆续推出亲民款,比如卡地亚的“四万块”入门级、宝珀的“七万块”入门款,这些价格原来想买到这样的牌子简直如同做梦!

    在采访各品牌老大时他们纷纷给出自己对于奢侈品的理解和定义,说白了就是“情感寓意”这可真是个好词,跟物质无关,走情感专线,品牌也想要“非诚勿扰”了吗?

    我们总结,“奢侈”这一词,还不太适合中国的大环境,也不适合很多中档品牌定位,分析其原因,就以下几条!

腕表不愿再被称作奢侈品之因

“耗不起”的腕表品牌

    没有什么比市场更具投票权,腕表市场最具投票权的永远都是消费者。选择越来越多,购买能力越来越增强,腕表品牌靠什么去吸引、拉拢、留住自己的消费者?高端的技术?纯粹的技艺?自产的机芯?做那么多顶级表款卖给谁呢?组装一款陀飞轮需要四周的时间,组装一款万年历机芯需要六周,更不说测试和研发需要的几年,消费者等的起,品牌耗得起吗?

    走商业化 才是正经事

    如今的瑞士钟表业正在经历一个从“天上”到地下“接地气”的过程,各大品牌都开始推出了入门级别腕表款,所谓入门级别不说功能光是价格就很亲民,因为更多的腕表品牌所面临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:做的出来再卖的出去。抛去那些真正把腕表做到极致的高级大牌,更多的腕表品牌所选择的战略是以市场为导向,复制复制再复制,包装商业化推广,找个代言人,张嘴闭嘴第一块表都是该品牌,绝对比在工厂耗个几年研发个新机芯更实用。

腕表不愿再被称作奢侈品之因

“人为限量”最被鄙夷的商业规则

    不知是市场的变化莫测改变了瑞士制表业,还是商业化的游戏规则改变了瑞士制表业,今年更多的腕表大佬都喜欢用一句“做让消费者消费得起的奢侈品”来解读品牌定位。但人人都消费的起那还是奢侈品吗?“最好的总是有限的”这话绝对是真理,如果最好的被无限复制,那也就成了浮云。

    限量是个绝对的诱惑,奢侈品、限量代表着挡在普通阶级前的门槛,代表着佩戴者的某种特权、地位,限量是人们潜意识中敏感的独占欲,而如今限量这个词被越来越虚化,现在的腕表品牌都以限量为噱头,也算是一种商业法则,你不“限量”自有人“限量”,“人为限量”也同样“造就”了沛纳海。

    “中国-那是一片有潜力的国土 那儿的人很有钱!”

    根据瑞士钟表联合会2013年初发布的数据:瑞士钟表出口在30个月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,中国市场因一系列负面因素的影响,2012年下半年的进口和销售额同比双双出现下滑,甚至迎来首次年度零增长。尽管有这样的数据,但在采访各品牌大佬们,大家都表示对于中国市场非常乐观,是真是假还是市场说了算。在前往巴塞尔的火车上,几个来自迪拜的经销商提到中国也都“瞳孔放大数百倍”的说:“那儿的人很有钱,那儿的市场很有潜力!”但他们不知道如今在中国戴顶级表款可不是“好事儿”。

查看全文
编辑推荐
猜你喜欢